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走进红色革命圣地 ——延安

责任编辑:张硕 发布时间:2017-12-13 09:17:38 点击数:19

 

一、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本省榆林地区;南接我省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延安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8.7009万人,平均海拔1000米,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71亿吨,石油4.3亿吨,天然气储量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气候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行政区划:

现辖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延长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共一区十二县。

二、延安革命事件

1、枣园

1943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进行筹备“七大”会议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毛泽东亲自处理,而杨家岭与枣园相距比较远,为了避免毛泽东在路上来回奔波,争取时间,所以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书记处搬进了枣园。

 

任弼时旧居

任弼时同志旧居位于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后面的山下。任粥时在这里居住期间,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参与领导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参加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弼时旧居旁还有刘少奇、彭德怀、朱德等中共领导的旧居。

 

毛主席旧居

沿着任弼时同志旧居旁边的台阶走上山去,就来到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院落。1943年初至1946年初,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以及《开展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拥政爱民运动》等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

 

 

 

2、杨家岭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

世人知晓的有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周恩来遇险

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

 

中央大礼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正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此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3、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誉为“革命圣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7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管理革命遗址100多处,收藏、保护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期间3万余件(幅)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延安侨联是今中国侨联的前身,成立于一九四0年九月,之后随着时势变化名称数易,先后由“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改为“中国延安华侨联合会”、“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等。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的侨界爱国人士和华侨青年与日俱增,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相继建立归侨联谊组织。中国侨联成立前,中国各地侨联组织已发展到七、八十个。一九五六年十月,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主持下,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宣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的骑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怀安诗社的诗画原稿,也是珍贵的藏品。

 该馆出版有《毛主席的故事》、《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大生产运动》等书。

4、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名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

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祯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宝塔山,视察革命圣地的变迁。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三、总结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曾经,在一片绵延起伏的黄土丘陵,纵横交纵的千沟万壑,土壁峭立的峡谷幽涧,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那就是党中央毛泽东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从1935年10月19日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前往华北,历时13年。在这短暂而又轰轰烈烈的13年时间里,在这普普通通的黄土高原上,党中央毛泽东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由此逐步走向了成熟,人民革命力量由此迅速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辉煌。

延安精神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

而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在游览延安革命圣地,以及学习了延安精神之后,对我党领导人及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战士们的敬仰和尊重又深化了许多。

我们目睹了窑洞的简朴,感受了陕北的冷冽,更看到了延安人民对我党的爱戴,他们在积极的发扬延安文化,弘扬延安精神。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不同人去参观学习,上至年迈的老人,下至奔跑的孩童。

作为我们,特别是在学习这些文化精神过后的我们,应该将学习到的精神尽可能的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并努力做个有志向的好青年。